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5集力行分享 |
|
夏慧容学长 |
|
|
家庭教育要如何恩威并施 —— 夫妇关系“正”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要恩威并施。也就是说夫妇两人,有人要演黑脸,有人要演白脸。恩威并施、刚柔并济。中国人讲中庸之道,不能太过,也不能不及。假如今天只有恩,对孩子好得不得了,他会不怕父母,会骑到父母头上去。假如只有威,对孩子都很凶,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。所以,恩威要掌握好。该发脾气的时候假如不发,就不能把孩子教好,我们发脾气是要让孩子警觉到,以后不能再犯这个过失。人生如戏,该怎么演就要演得像样,而且黑脸跟白脸一定要配合得好,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。 那么,父亲和母亲,谁演黑脸,谁演白脸呢?要如何恩威并施呢? 男属刚,女属柔。父亲演黑脸,孩子才不容易造次。母亲天性比较慈爱,日常生活中跟孩子的互动、关怀也是较多的,所以演白脸最自然。在教育规则上,父母一定要有原则,不能因为任何情況而打破这個极限。否則,孩子就能对父母予取予求,大人就会节节败退。规定的原则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改变,不然孩子一定会好逸恶劳,不遵守规则而往玩乐的方向去走。当父母的原则愈明确,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他的本分,他就不会侥幸,这个原理原则一定要抓稳。其次父亲演黑脸时,一定要截断援兵(如:长辈对孩子的救驾)并震住孩子。要清楚明白,惩罚不是目的,而是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了。最后,黑脸演完后,白脸要继续上演。这时,演白脸的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,并要孩子给黑脸道歉。这样做的目的,是把机会教育做很好的结束,。很多父母教孩子只是处罚完,情绪发泄完,都没有做收尾的动作,所以孩子的记忆当中就觉会得我爸爸的脾气很不好,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。所以恩威并济,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。 学习到此,不禁感触,黑白脸的配合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,确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。而且也感触,确实,五伦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夫妇关系,夫妇“正”五伦才会“正”。夫妇关系是同室,同处一室,夫妇俩就会很自然的就生活中遇到的孩子、同事、父母等事情进行沟通。而在与之相处中,就会恰到好处的做好自己的本份。孩子在这样和睦的、恰到好处的家庭环境中,自然跟父亲的关系会很亲,就做到了“父子有亲”。夫妇关系处得好、夫妇关系正,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,兄弟姐妹也自然会和睦,孩子就做到了“长幼有序”。古语“忠臣出于孝子之门”,家庭和谐的孩子心存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,走入社会遇到对他提携、栽培的长官,他自然而然会生起效忠他的领导者的态度,就做到了“君臣有义”。孩子在家里兄弟姐妹处得好,互相照顾、互相帮忙,在跟同学、同事相处时这种态度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来,所以就能交到好朋友,就做到了五伦关系中的“朋友有信”。不用父母怎样刻意的言教,通过父母生活中点点滴滴、潜移默化的影响,孩子就自然的做到了“父子有亲”、“长幼有序”、“君臣有义”、“朋友有信”。 夫妇关系不正的家庭,黑白脸不仅不好演,而且还会存在沟通不及时导致的误会,继而影响到孩子与父母的正常相处,甚至错过很多机会教育的良好契机。儿子今年16岁了,身高已经1米83的他,在6岁时就遭遇了父母离异的不幸。在小学期间,长期寄养在姨父、姨妈家的他,虽然姐姐、姐夫可怜他,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,但儿子还是性格暴躁、孤僻。常常正好好的在客厅里耍玩具,听到电视里谈到父母的问题或离婚的问题,他就马上倒在地上,没理由、没原因的和姨妈闹情绪。经常,姐姐要为此和儿子耗上一两个小时。在此,深深的感恩我的姐姐、姐夫当年无私的付出。当年我不负责任的行为,带给孩子的是无依无靠的失落,幸好在他情绪低落莫名烦恼时,有姨爹、姨妈默默的陪伴…… 2010年我有幸接触到传统文化后,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抉择给父母、姐妹、孩子带来的伤害。我开始努力的学习、努力的改过。通过学习、通过改过、通过力行,儿子已经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。如:性格不再暴躁了,也能友善的对待弟弟了(妹妹的儿子),回家多多少少也要和我沟通学校的生活情况了。上周回来的他对我说:“妈妈,我在学校报了两个班。一个是国旗护卫队,一个是搏击班”。看我不是很有反应,他又继续说:“能报搏击班的条件是,在校没有打架、抽烟等不良记录,还要体能也不错的同学,我们教练是国家二级教练”。我忙说:“哦,能干能干”。儿子继续说:“我们国旗护卫队也是要求身高要1.80以上,而且要形象气质佳的”。我高兴的应和着儿子,对他说:“是啊,我也发现你很有气质”。比较没有自信心的儿子很狐疑的对我说:“我?很有气质?!”我说:“是啊,上次我们一起去夜市,你买了一个炸鸡腿,在路上你都没有吃,而是等回家了再吃,这就是气质啊。在大街上边走边吃东西,形象是不好看哈”。儿子对我的实实在在的肯定很是受用,言谈中也透露出对搏击教练的崇敬。继续对儿子说:“你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哈,要尊敬老师哦,你们老师都挺辛苦的”。儿子也顺从的回答了我。 虽然如此,在孩子的教育、引导问题上,却还是有很多不甚言表的遗撼之处。如: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黑白脸配合等问题。因夫妇离异,夫妇关系不“正”,很多问题、看法得不到及时的沟通,导致错失很多机会教育,甚至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正确处事导向。记得儿子14岁时的一个冬夜,读初三的儿子在凌晨4点过悄然出门。被惊醒后的我束手无策,也不敢冒然给儿子打电话。情急中贸然拨通了前夫的电话,要他赶紧起床去找儿子。 上天保佑!前夫出去一会儿就发现了隔一条街远正过十字口的儿子。儿子并未发现紧随其后的爸爸,又穿过了三条街,大大咧咧的走进了一家网吧。前夫电话中对此和我作了沟通,显然,他也束手无策了!这时,蔡老师讲课的内容在我脑中一一影现,忙对前夫进行了情景导演。一是要前夫看看儿子在网吧做什么,和什么人在一起?二是待儿子发现爸爸后,前夫要一句话都不说,转头就走(别在网吧伤孩子的脸)。三是直接带回我这里。并一再叮呤前夫,这次作为爸爸的他一定要给孩子“立个威”。 时间是如此的漫长,在家等待不及的我,在楼下接到了前夫和埋着头跟在后面的儿子。在儿子印象中难得的家庭成员聚会,却是这样的主题和内容。前夫的言词显然是不想演黑脸了,还是软绵绵的对着儿子说话。我开始厉声责骂起儿子,儿子显然不服我的管教,嘴歪眼斜做着不服的动作。没办法,到阳台上拿起晒衣牌,把儿子从沙发上拉起来,狠狠的在他屁股上抽打起来。儿子不服气对我跳着、吼着:“啷个嘛啷个嘛”。要不是前夫抱着儿子,我还真没有办法对付已经比我还高的儿子了。看儿子气焰降了些,我开始把“斗闹场,绝勿近,邪僻事,绝勿问”的道理讲给儿子听。给他讲「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」,善的人就会跟善的人在一起,恶的人就去吸引恶的朋友。经常出入怎样的环境就会感召到怎样的人,并举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实例,孩子慢慢的不再顶撞,而是陷入了深思中……时间一晃就已经到了凌晨6点过,不想因此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,就请前夫开车送儿子去上学,也是想前夫能利用此机会对孩子进行再教育,当好白脸。从小到大,前夫很少与孩子相处,对前夫是否能引导好孩子有些担心。就电话叮呤前夫,请他做好孩子的思想引导工作,还郑重叮嘱:“请要他引导孩子,晚上回来时要跟我道歉”。 掐算到儿子已经到了学校,忙又拨通前夫的电话,对他如何对孩子进行沟通,以及孩子的反应作再次的了解。沟通最后,前夫说了一句话让我瞬间冰凉的话:“我对儿子说,你要打游戏,你可以在家打嘛,你妈妈不是装了电脑,接通了网络吗”?知道不能责怪前夫,毕竟他也很爱孩子。我没有学习之前,也不知道家长的言论导向,对孩子有多么的重要的作用……但我知道,这次的机会教育失败了。当然,晚上回家的儿子也没有对他的行为向我道歉。 此前,儿子在家玩游戏也是背着我悄悄的在玩。此后,儿子在家明目张胆的打起了游戏。慢慢的到发展后来,节假日期间的儿子成天泡在网吧里。儿子15岁时,暑假期间的儿子整日与网络游戏为伴,也因此还被小偷顺手牵羊,盗走了一部价值五千多的“苹果”手机。手机被盗的儿子没有反省自己的不是,反倒怪我“打电话叫他回家吃饭”,他接了电话才会把手机放在电脑桌上被盗的。感恩传统文化的教育,经过手机、自行车妥次被盗的惨痛教训。通过妥次“见人错事,不指责,要协助”的教育原则:当时我处理的方式没有在事发当时,对儿子的过失进行过多的指责,而是时机适合时讲些相应的道理。现在的儿子在物品保管方面已经大大的改善了:以前提醒他某些物品容易被盗时,他会不耐烦的说“你咒我嗦”。现在提醒他‘贵重物品要保管好哈’,他会很顺从的说“哦”。 五伦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“男女有别”,也就是“夫妇有别”:男主外,把经济问题、生活问题解决;女主内,把精神生活、把孩子教育好。我当年没有做好自己的本位,没有尽好母亲教育的职责,反倒给童年的孩子蒙上了‘父母怎么不在一起的阴影’?通过努力的学习,《细讲弟子规》里蔡老师循循善诱道出的教育方法和正知正见,在我和儿子的生活中不断上演,儿子变了,我也变了,我们之间的家庭氛围也变了。但“父子有亲”却还是个难题! 这周,儿子因为国旗护卫队要在周日下午训练,“太”有组织纪律性的儿子决定上午11点启程前往学校(速度快近40分钟的车程),并在周六就把此事告知了我。不巧姐姐、妹妹的车都有事,儿子遂请他爸爸送一下。几次罗嗦提前给儿子做午饭,他早点吃了再走。儿子都说“不用”,末了还说“到时候和爸爸一起吃”。对此还是不很放心,在傍晚打通儿子的电话,问他在干什么,他声音很明亮的回答说“在寝室”。当问到“中午吃的啥呢”,他声音却立即暗淡低沉下来说“外面吃的”。果然,在从父母家回家时遇见了前夫,他因有事“忙”,虽已近中午也没有带儿子吃饭。 前段时间儿子老泡在网吧里、回家也很晚。我很着急,遂几次打电话给前夫沟通儿子的生活情况,请他就此对儿子也施加一些压力,前夫每次都不可置否的应酬着我。在和妹妹的一次沟通中才道出了他的心声。他认为“孩子现在那么大,他不出去耍,你喊他干什么嘛”。言下之意也认为我是大惊小怪。我也知道,这不能怪前夫,妥次打电话他都在牌桌上,他认为“生活就是应该是这样吧”。 是啊,我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以前,每天不也是混混噩噩的在过日子吗。忙着自己的吃、喝、玩、乐,忙着自己的忧愁、自己的烦恼,哪里还能体会父母的需要、孩子的需要。再此,也对“夫妇不正”导致“父子‘不’亲”有更深的体悟。是的,“夫妇有别”对五伦关系有着太重要的影响。 感恩传统文化的教育,感恩老师,感恩所有为之付出的人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